說說超薄筆記本(ultra-thins)和上網本(Netbook)
"超薄筆記本電腦"(ultra-thins)給予使用者低價上網本(Netbook)所欠缺的功能。 英特爾不斷在各種場合一再宣傳這個觀念,希望拉抬利潤比上網本好的超薄型筆記本電腦。
超薄筆記本也是低價位筆記本,但屏幕通常有13寸,采用英特爾超低電壓(ULV)芯片;低價上網本的屏幕通常在11寸以下,用的是英特爾價位更低、性能也較低的Atom處理器。
呼應英特爾幾位主管先前的說法,Otellini在答復分析師提問時表示,超薄筆記本可彌補上網本的缺憾。使用者在上網本上面玩3D游戲,或設法執行Office應用程序時,會發現執行速度頗慢,但這不只是處理器的問題,而是整個架構的問題。
組成部分:
外殼
外殼除了美觀外向對于臺式計算機更起到對于內部器件的保護作用。較為流行的外殼材料有:工程塑料、鎂鋁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碳纖維復合塑料)。其中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外殼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鎂鋁合金的剛度與屏蔽性,是較為優秀的外殼材料。一般硬件供應商所標示的外殼材料是指筆記本電腦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習慣使用工程塑料。
液晶屏(LCD)
筆記本電腦從誕生之初就開始使用液晶屏作為其標準輸出設備,其分類大致有:STN、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等,F今民用級別的液晶屏較為優秀的有夏普(SHARP)公司的"超黑晶"及東芝公司的"低溫多晶硅"等,這兩款都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液晶屏。除了屏幕外液晶屏的發光設備也是非常的重要,質量較差的燈管會使得液晶屏的色溫偏差非常的嚴重(主要是發黃或者發紅)。
處理器
微處理器(或者說 cpu)與操作系統配合工作,控制計算機的運行。它就像是計算機的大腦。CPU會產生大量熱量,所以臺式機通過空氣流通、風扇和散熱器(由底板、通道和散熱翅片組成的系統,用于帶走處理器產生的熱量)來冷卻各個部件的溫度。由于筆記本電腦內部的空間很小,無法使用上述這些冷卻方法,因此它的CPU通常:
·具有更低的運行電壓和時鐘頻率--這樣可減少產生的熱量,同時降低電力消耗,但是也會降低處理器的速度。此外,在插上外接電源時,大多數筆記本電腦會以較高的電壓和時鐘頻率運行,在使用電池時則使用較低的電壓和頻率。
·不通過引腳的方式安裝到主板上--臺式機中的引腳和插座占據了大量的空間。在某些筆記本電腦主板中,處理器直接安裝在主板上,沒有使用插座。其他主板則使用Micro-FCBGA(翻轉芯片球形網陣),也就是使用球來代替引腳。這樣的設計可節省空間,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也意味著不能將處理器從主板上拆下進行更換或升級。
·具有睡眠或慢速運行模式--如果計算機處于空閑狀態或者處理器不需要快速運行,計算機和操作系統會相互配合來降低CPU的速度。Apple G4處理器還會確定數據的優先級來最大限度節省電池電量。
有些筆記本電腦使用臺式機的CPU,但是會將它們設置為以較低的時鐘頻率運行。雖然這樣可以提高性能,但是這些筆記本電腦通常會產生更多的熱量和顯著縮短電池的使用時間。
筆記本電腦通常有小型的風扇、散熱器、導熱片或導熱管,幫助CPU排走熱量。一些更為高端的筆記本電腦型號甚至通過在沿著導熱管布置的通道中加注冷卻液來減少熱量。此外,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CPU都靠近機殼的邊緣。這樣,風扇可以將熱量直接吹到外部,而不是吹到其他部件上。
散熱系統
筆記本電腦的散熱系統由導熱設備和散熱設備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導熱設備(一般使用熱管)將熱量集中到散熱設備(一般使用散熱片及風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統的型號)散出。不為人知的散熱設備還有鍵盤,在敲敲打打之間鍵盤也將散去大量的熱量。
定位設備(Pointing device)
筆記本電腦一般會在機身上搭載一套定位設備(相當于臺式電腦的鼠標,也有搭載兩套定位設備的型號),早期一般使用軌跡球 (Trackball)作為定位設備,較為流行的是觸控板(Touchpad)與指點桿(Pointing Stick)。
硬盤的性能對系統整體性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硬盤不是越大越好。因為硬盤越大,相對地搜尋資料的時間也越久。主流筆記本電腦一般配備較大容量的硬盤,可保證移動辦公有充足寬裕的空間。而需要經常移動上網的用戶,為了存儲大量的硬盤緩沖和下載的軟件,這一容量的硬盤也應該足夠了。但是,如果你是需要以筆記本電腦來代替臺式電腦,又或者你沒有任何備份設備的話,如CD-RW或ZIP等等 ,如果你是經常制作一些多媒體的演示文件的話,由于聲音、圖像動畫等文件都需要占據大量的硬盤空間,這時,可以選擇250GB或者320GB容量的硬盤。當然,如果你非常注重硬盤性能,可以選擇時下比較厲害的TB級超大容量硬盤。
由于受發熱量、耗電量和體積等因素的限制,筆記本電腦硬盤的轉速、持續傳輸速度和隨機傳輸速度都低于臺式機硬盤。主流臺式機的硬盤轉速為7200rPm,但是筆記本硬盤轉速仍以5400轉為主。雖然市面早已有7200轉筆記本硬盤,但由于價格因素沒有得到很好普及。
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處理器速度較慢而導致的性能下降。一些筆記本電腦將緩存內存放置在CPU上或非?拷麮PU的地方,以便CPU能夠更快地存取數據。有些筆記本電腦還有更大的總線,以便在處理器、主板和內存之間更快傳輸數據。
筆記本電腦通常使用較小的內存模塊以節省空間。筆記本電腦中使用的內存類型包括:
·緊湊外形雙列直插內存模塊(SODIMM)
·雙倍數據傳輸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DR SDRAM)
·單數據傳輸率同步隨機存取內存(SDRAM)
一些筆記本電腦的內存能夠升級,并且能通過可拆卸面板來輕松拆裝內存模塊。
電池
與臺式電腦不同,電池不僅是筆記本電腦最重要的組成部件之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使用的方便性。對筆記本電腦來說,輕和薄的要求使得對電池的要求也非同一般。IDC的研究報告顯示?與重量、顯示尺寸、背光等因素相比?筆記本電腦的電池使用時間是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
筆記本電腦上普遍使用的是可充電電池,同時也提供對一般民用交流電的支持,這樣就等于為電腦提供了一臺性能極其優良的UPS。但是能否與民用交流電共用,這就要看電池的種類了。能夠見到的電池種類大致有三種。一種是較為少見的鎳鎘電池,這種電池具有記憶效應,即每次必須將電池徹底用完后再單獨充電,充電也必須一次充滿才能使用。如果每次充放電不充分,充電不滿或放電不凈都會導致電池容量減少;第二種是鎳氫電池,這種電池基本上沒有記憶效應,充放電比較隨意,因此在使用時,可以在將筆記本電腦所配的電源適配器接入交流電的同時使用電腦。此時如果電池處于不足狀態,就可以一邊充電一邊使用電腦,如果交流電停電,電池可以自動供電。以上兩種電池的單獨供電時間標稱一般不會超過2個小時,實際使用時間一般在1個小時左右。價格方面這兩種電池相差不大。第三種鋰電池是主流產品,特點是高電壓、低重量、高能量,沒有記憶效應,也可以隨時充電;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同樣重量的鋰離子電池比鎳氫電池的供電時間延長5%,一般在2個小時以上,有的甚至能達4個小時,采用最新技術的超長時間鋰電池單電可以高達6至7.5小時?如果采用第二塊電池?還可支持3小時?共同使用可長達9至11小時?視使用情況而定 ?可滿足全天移動辦公的需要。中高檔筆記本電腦都配備這種電池。
除了電池自身的容量和質量之外,筆記本電腦的電源管理能力也是用戶必須考慮的。幾乎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支持ACPI電源管理特性,主板的控制芯片組也可以通過控制內存的時鐘,將內存設置于低電狀態來減少能耗。Intel SpeedStep技術通過降低處理器速度來延長電池使用時間。另外一個和電池相關的是電源適配器,最好具有當電池充滿后就自動停止充電而僅向主機供電的功能,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電池過分充電,有利于延長電池的壽命。同時,一些高端筆記本電腦在電路設計時?大量采用低功率的電子元件?其耗電量相對會降低許多。
聲卡
大部分的筆記本電腦還帶有聲卡或者在主板上集成了聲音處理芯片,并且配備小型內置音箱。但是,筆記本電腦的狹小內部空間通常不足以容納頂級音質的聲卡或高品質音箱。游戲發燒友和音響愛好者可以利用外部音頻控制器(使用USB或火線端口連接到筆記本電腦)來彌補筆記本電腦在聲音品質上的不足。
顯卡
顯卡有集成和獨立顯卡之分
集成顯卡是將顯示芯片、顯存及其相關電路都做在主板上,與主板融為一體;集成顯卡的顯示芯片有單獨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橋芯片中;一些主板集成的顯卡也在主板上單獨安裝了顯存,但其容量較小,集成顯卡的顯示效果與處理性能相對較弱,不能對顯卡進行硬件升級,但可以通過CMOS調節頻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實現軟件升級來挖掘顯示芯片的潛能;集成顯卡的優點是功耗低、發熱量小、部分集成顯卡的性能已經可以媲美入門級的獨立顯卡,所以不用花費額外的資金購買顯卡。
獲得更多 -> 組裝技巧 -> 電腦市場行情責任編輯: webmaster >>> 百度上搜索 谷歌上搜索
點擊復制本連接 (http://www.walela49.com/showarticle.php?id=6150)>>> 相關資訊:
【聲明】: 以上文章或資料除注明為電腦技巧原創或編輯整理外,均為網絡收集整理或網友推薦。以上內容以共享、參考、研究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業目的。 未注明作者或出處的文章,可能資料來源不規范。如有涉及版權請給予及時聯系更正或予以刪除。 |